近期,福建神秘“牛散”汪小明用真金白银对“中国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603777.SH)表示支持。
8月21日晚间,来伊份公告显示,汪小明持有来伊份1768.8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26%,构成举牌;同时其持有的股票超过实际控制人之一郁瑞芬,成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随即,8月22日盘后,来伊份继续发布公告表示,汪小明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3万股。
汪小明究竟是什么人?公开资料显示,由于曾重仓华工科技(000988)(000988.SZ)330.76万股、安琪酵母(600298)(600298.SH)355.99万股,汪小明在A股算是小有名气。
“这次来伊份也错不了。”“跟着牛散干准没错。”股吧里有投资者这样评论道。
8月22日下午,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来伊份公司董秘,其称汪小明仅仅只是一位自然人股东,“和我们公司没有关系,后续还有没有其他动作也要看他的个人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宝馨科技(002514)(002514.SZ)此前被“牛散”举牌后股价暴涨一样,股价沉寂已久的来伊份8月22日股价也迎来久违的“曙光”,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截至收盘大涨7.97%,报14.91元。
多次建仓大手笔增持来伊份
从来伊份8月21日公告看出,从今年2月起,汪小明开始通过集中竞价买入来伊份股票。
首先,在2月23日-3月15日期间,汪小明通过4次买入来伊份238.16万股,交易价格约在11.11元-12.79元。而后在5月,汪小明又以14.63元把238.16万股全卖掉。若按那段时间来伊份成交均价12.1748元计算,汪小明这样一买一卖,584.73万顺利“袋袋平安”。
而从7月21日开始,汪小明更加密集买入来伊份股票。终于,加上8月19日买入的415.84万股,汪小明共持有来伊份1768.86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26%,触及5%的举牌临界点,来伊份也在8月21日发布公告披露权益变动情况。
图片来源: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汪小明持有来伊份的股票,已超过来伊份实际控制人之一郁瑞芬,成为目前来伊份第一大自然人股东,同时成为继来伊份控股股东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并且,来伊份于8月22日继续公告称,汪小明将在12个月内继续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3万股。
时代财经注意到,汪小明在2021年三季度首次“亮相”来伊份第十大股东。汪小明是何许人也?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曾重仓华工科技、安琪酵母,汪小明在A股可谓小有名气。
8月22日下午,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来伊份公司董秘,其称汪小明仅仅只是一位自然人股东,“和我们公司没有关系,后续还有没有其他动作也要看他的个人意愿。“
同日,来伊份股东常春藤资本相关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其亦不知道汪小明。
与汪小明不断增持来伊份相比,来伊份部分股东正在减持公司股票。
2022年2月15日,来伊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爱屋企管”)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010.39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不过,截至6月8日,减持计划时间过半,爱屋企管尚未发生减持行为。
同时,常春藤资本也在来伊份上市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开始陆续减持来伊份,最多的一次是在2020年三季度,减持了来伊份280万股。至2022年一季度,常春藤仅持有来伊份0.55%股份,约185万股。
对于减持情况,上述常春藤资本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一般是LP有资金需求,但具体原因不太清楚。
昔日的“零食第一股”风光不再
来伊份成立于2001年,上市前曾获两轮融资。
2010年3月,来伊份获凯得金控、众麟资本6600万人民币股权融资。同年11月,其再获
常春藤资本等共5家机构3.2亿元Pre-IPO轮融资。2016年,来伊份登上A股市场舞台,成为中国零食第一股。
不过,从二级市场来看,来伊份的股价较为低迷。
自2016年上市以来,股价曾在2016年11月11日达到56.54元/股的历史高位,此后便大致呈下跌趋势,一度在2020年2月4日触及8.88元/股的低点。股价虽在2020年下半年曾出现短暂回温,但2021年2月又跌回10元左右。进入2022年以后,股价出现了小范围震荡上升,而后又归于平静。
上述常春藤资本相关负责人也感叹,来伊份股价一直没什么起色。
回溯至公司基本面,来伊份上市后业绩平平,近年来更有明显下滑趋势。
2018年,公司净利润不仅从2016年上市之初的亿元量级锐减至1010.90万元,更是在2020年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0.65亿元。2021年,公司虽凭借股权转让等投资收益实现3100万元的净利润,但扣非净利润依然存在0.65亿元的亏损。
8月22日,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来伊份之所以利润不高,主要是受其主要销售区域——华东地区区位成本较高的影响。
根据来伊份2021年年报,来伊份营收41.72亿元,仅仅华东地区就占34.50亿元,占比82.7%。从门店数量分布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个地区的已开业门店共达到近3000家,占全国门店总数的八成多。很明显,华东地区是来伊份的“重镇”。
“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商业租金偏高,人员、管理费用也相对偏高,因此区位决定了来伊份的成本会比其他同类产品更高。”此外,朱丹蓬也表示,近年来来伊份在数字化营销、单店拓展、产品的换新方面出现了一定起色,然而在稍有起色之时上海发生了新一轮疫情,这也给来伊份带来了较大的阶段性影响。
然而,除去集聚着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长三角地区,来伊份外拓的步伐相对缓慢。
公司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来伊份华南地区营收仅有1567万元,华东地区相比仍差距悬殊。
同时,时代财经通过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来伊份,发现其在广州地区的门店数量仅为5家。朱丹蓬表示,“这种市场结构经营风险偏大,如果全国化运营,相对来说经营风险就会降低,这也是目前来伊份面临的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
此外,华南一家私募公司的投资总监也对时代财经表示,来伊份的经营结构不太合理。“休闲零食的门槛不高,重要的是在全国各地形成规模,拓展能力不足对于公司经营来说,是一种负面的利空因素。”
同处于休闲食品赛道的洽洽食品(002557)(002557.SZ)在2021年实现了59.85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一数字与来伊份的41.72亿元大致处于一个量级。然而,两者市值却相差了近5倍。数据显示,洽洽食品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均衡,其南方区、东方区、北方区分别在2021年完成了19.35亿元、16.12亿和12.13亿元的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