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钟指标 | 正常指标 | |
空腹血糖 | 14.9 mmol/L | 3.9-6.1 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 10.77% | 4-6% |
“你这是Ⅱ型糖尿病,很典型!”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武飞轻轻地敲着检查报告说。小钟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一脸诧异:“这怎么可能,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得了老年病?”

朱医生早已见怪不怪,仔细问起了小钟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熬夜游戏,躺平刷剧,偶尔运动,偏爱饮料、巧克力等各类零食,近期有多饮多尿的症状……Ⅱ型糖尿病的常见诱因和症状小钟样样占全了。

朱医生拿出草稿纸,一边跟小钟讲解,一边在纸上画。
“我们先来说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它分Ⅰ、Ⅱ两种类型,病因较为复杂,现在已经明确,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和肥胖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那为什么吃得多活动得少,
就会得糖尿病呢?
这要从我们的胰岛说起。

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的消化系统都要将食物转变成为葡萄糖吸收到血液里,此时胰岛也会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将葡萄糖运送给身体的各个器官,给它们提供能量。
但是如果进食过多的膨化食品、炸鸡汉堡、可乐奶茶等高热量食物时,肠胃吸收太多糖分,胰岛素搬运不过来时,就会罢工。血液里的葡萄糖运不出去,又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搬运葡萄糖,长此以往,胰岛也有“兵力不足”的一天。

“精英覆灭,只有老弱病残冲锋陷阵,最终败给了高血糖,糖尿病就找上了门。”朱医生对小钟解释道。

“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得糖尿病,并不少见。”
糖尿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近年来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除了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症状外,只有通过定期筛查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后两小时血糖指标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预防糖尿病有三道防线。”
一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包括健康饮食和保持运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管住嘴、迈开腿,尽可能延缓发病,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二级预防
针对已发病的患者,更多的是要密切监测血糖,规律就诊,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尽可能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
针对病程较长或者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延缓并发症进程,减轻致残致死风险。

听到这里,小钟懊悔不已,
下定决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积极治疗。

内分泌主任曾朝阳提醒大家,放下手中的炸鸡零食,戒掉爱喝的奶茶可乐,增加体力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们远离糖尿病这一“甜蜜陷阱”。
